close

 

台灣大百科詞條寫作_澎湖文石雕刻

 

文石是澎湖得天獨厚的礦產,在世 界上僅有兩個主要產地,一在澎湖,另一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其中又以澎湖所產的色澤最為豐富而且漂亮,質地與紋理,皆優於西西里島所產的文石,所以早在清朝時期,就有人將澎湖文石比喻為價值連城的和氏璧,但澎湖文石本身也因產地的不同,而有等級上的區別,其中以呈現墨綠色調,且具有如「眼」般的同心圓紋飾的望安文石最珍貴;其次是西嶼鄉、白沙鄉所產呈金黃色、淡蕈色或有白色花紋的淺色系文石;另外,還有呈土黃色、綠色、有山水圖案的風櫃文石。

 

澎湖文石的形成,源自早年的造山運動,火山噴出岩漿,岩漿表面遇冷急速凝固,膨脹的氣體,來不及逸出,而在岩石中形成了氣孔,水分慢慢滲入岩石中,將各種礦物質流入孔內沈澱,經過百萬年累積,形成含有鈣、鎂、鐵等成分的結晶物。

 

文石的硬度介於3~4之間,比重在3.0右,雖然硬度較知名的紅寶石、祖母綠或是海藍寶石低了許多,但是其特有的典雅色澤、變化萬千的顏色和紋理,同樣博得世人的喜愛,所以,文石也一直是澎湖特有的印材與雕刻素材。

 

澎湖的文石雕刻技藝,奠基於早期珊瑚雕工所講求的細膩雕刻技巧。隨著澎湖珊瑚資源的枯竭,珊瑚雕刻師傅紛紛轉而從事文石雕刻,造就出澎湖眾多石雕藝術工作者;再加上澎湖悠緩的生活步調,讓文石雕刻師傅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藝術創作的工作。

 

澎湖文石依雕刻手法的不同,可分為「精雕」、「巧雕」和「大刀闊斧雕法」三種。所謂「精雕」是指作品精雕細琢,刀法風格寫實。「巧雕」則是心思精巧,作品結構奇妙。「大刀闊斧雕法」是指下刀俐落、強調線條明快,作品洋溢著豪邁奔放的氣概。

 

古人對於文石,曾有這麼一段描述:『石外有璞,剖璞始出。石有五色,錯而成文,以黃者為上。土人以有眼者為貴。琢為念珠,以供玩賞。』目前,澎湖的文石已明令禁採,但是馬公市中正路和民權路上,依然還有為數不少的文石藝品展售店,遊客應小心辨認,也可到雅輪文石陳列館參觀,必能領會文石之美。

 

圖片文字說明:風櫃文石雕製的紙鎮(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提供)

 

 

 

 

 

 

 

 

 

資料出處:

遠流視覺書編輯室【回味世紀台灣筆記書 】 遠流出版 89 年

倪進誠【台灣的離島】遠足文化 92年

張志遠【台灣的工藝】遠足文化 93年

郭博州【台灣鄉土藝術導賞教學手冊】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91年

台灣手工業月刊52期1994年10月出版

撰文:潘瑞玉

攝影:羅申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tpan888 的頭像
    catpan888

    HAPPY GARDEN

    catpan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