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大百科寫作_金瓜石金礦

 

    金瓜石位於台灣的東北角,隸屬於台北縣瑞芳鎮管轄;東、西坐擁無耳茶壺山、基隆山,出海口是景觀特殊的陰陽海。金瓜石地區的地質與地形相當獨特,侵入式石英安山岩所帶來的熱水礦化作用,使金瓜石地區成為台灣產金、銅密度最高的地方。金瓜石原是一片人煙罕至的荒山,因本山山形酷似一顆南瓜,閩南語發音是「金瓜」,露頭火成岩中富含金礦,因而得名。

 

    相傳,清朝光緒年間,鐵路工人在基隆河畔意外發現砂金,掀起一陣淘金熱,清朝於是成立金沙總局來管理採金事務。有淘金客溯溪而上,在九份山頂發現了小金瓜,進而在本山發現大金瓜露頭,從此開啟了金瓜石的金礦開採。

 

    日治時期1896年,日本總督府頒布「台灣礦業規則」,以基隆山頂南北線為界,將瑞芳礦區劃分為東、西兩個礦區分別經營。金瓜石的金、銀、銅礦產量均豐,在企業化的經營下,迅速發展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山城。

 

    台灣光復後,於1946年設置台灣銅礦籌備處,1948年成立台灣金銅礦務局,1955年改組為台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並開始積極恢復金、銅礦的開採;1987年,因債務問題結束營運,並將資產轉予台糖與台電公司,才結束了金瓜石近百年來的礦業發展。

 

   由於該地特殊的地質礦床及其人文歷史的景觀,金瓜石膺選為台灣十一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金瓜石地區有個漫長複雜的地質活動過程,礦床由大小七十餘個礦體所組成,大可分為金礦礦脈、金銅礦礦筒、及金包三種,礦石種類豐富。

 

    經濟部礦業司從未間斷對金瓜石礦源的探勘工作,其中最樂觀的評估結果認為當地的黃金蘊藏價值接近兩百四十億元。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利用較新技術與新的成礦理論,所作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金瓜石地區在過去沒有被發現,但是具有高潛力的銅金礦區域尚包括三區,由於並未直接露出地表,所以需要繼續深入探勘。

 

(一)位在礦區南部及外圍的樹梅以南、武丹山以西和雞母嶺以東的地區,在地表淺處至數百公尺處,有淺溫低硫化型金礦脈賦存,以脈狀充填方式成礦。

(二)礦區南部高硫化型礦體深部,礦化型態為網脈狀及浸染狀,被低硫化型礦液加蓋的富礦脈。

(三)原金瓜石開採區的東部,在深部可能蘊藏著台灣過去並未發現的大量斑岩金銅礦床,其位置較深,尚待鑽鑿一千公尺以上的深井加以證實。

 

    上述潛伏的淺溫金礦以及可能賦存的斑岩金銅礦,以目前所有的調查研究資料,尚未能準確估計其礦量。雖然,地下礦脈據評估仍有二十億以上蘊藏量,只是位於十公里深以下,曾有國際礦產公司向我國提出以每年兩千萬權利金買下採礦權,但我國政府目前未有回應。

 

 

 

參考資料

 

【臺灣歷史辭典】許雪姬,遠流出版,93年。  

【台北古蹟偵探遊】李乾朗/審訂,俞怡萍/文,吳欣文/圖,黃崑謀/著。遠流出版,93年。

【台灣老街地圖】沈文台,貓頭鷹出版社,95年。

【臺灣開發史】程大學,眾文出版社,89年。

【金銀器】王仁波、盧桂蘭,幼獅文化,84年。

【臺灣歷史辭典】許雪姬,遠流出版 ,93年。

 

 

撰文:潘瑞玉

攝影:羅申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tpan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