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詞條寫作_埔里打鐵街

 

    埔里景色優美,鎮上觀光景點各具特色,不論是酒廠、鯉魚潭、或是廟宇,都有值得探索的價值。在埔里鎮南興街尾的「打鐵街」,是往昔傳統手工打鐵的集中地,極盛時期有二、三十家打鐵店並列。這條街道仍然保持過去傳統建築,矮房舍內,依稀可看到巨大的鐵機器,不禁令人泛起思古之情懷!

 

 『鏗鏘清韻聲連天,鐵店鋪家簇道邊,百鍊千錘巧器造,也堪伐木復耕田。』埔里鎮在早期是著名的林木集散地,居民多為農戶人家,農家使用的菜刀、柴刀、鐮刀、鋤頭、釘耙等鐵製器具,幾乎都要仰賴打鐵店來打造,那時候打鐵店的生意十分興隆,叮叮噹噹的打鐵聲處處可聞,忙碌非常。據說,打鐵店原來並不是集中在一條街上,而是分散各處。日據時代為了管制刀械,同時避免噪音與空氣污染,便將鐵店集中到南興街尾來管理,這地點就是現今南興街尾與媽祖廟口的「打鐵街」的所在。

 

打鐵,通常是師徒兩人合作,師父一手用鉗子夾著燒紅的鐵胚,一手拿著鐵鎚;徒弟則雙手舉著大鎚。每當師父小鎚落下,發出『叮』的聲音;接著,徒弟用大鎚打下來,發出沉重的『噹』的聲音。在不停交替的叮噹聲中,鐵器漸漸成形,一團火紅變成了灰色。最後,師父將鐵器放在水裡,頓時發出『嘶嘶』的聲音,直到冷卻後,再加工即成為有用的工具。

 

  據說,埔里的水含有某些細微礦物質,這些極細微的粒狀物,會在鐵器冷卻時,填補在鐵器的細微空隙裡,使鐵器質地更緊密、更堅韌。另外,埔里的地下水,冷度恰到好處,對鐵器冷卻速度和質地都有影響。因此,埔里的純手工鐵器品質很好喔!

    近年來,由於農業機械化以及工具量產化的影響,手工打鐵的需求量隨之下降,「打鐵街」逐漸沒落,現在街上僅剩六、七家,他們很講求信譽,產品上除了有各家的商標外,還有各自的暗記與不同的招牌產品。為了不要讓這項傳統技藝失傳,埔里鎮公所展開造街計畫,以結合觀光方式,讓民眾親身體驗手工打鐵的樂趣,重溫鐵街的古早味與古早情;讓埔里的打鐵街,再次叮叮咚咚地興盛起來!

 

 

參考資料

http://www.tbroc.gov.tw/lan/Cht/search/index.asp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

撰文:潘瑞玉

攝影:羅申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tpan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