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源於遠古時期的庶物崇拜,傳說在商周時代,在門上繪製圖像,以嚇阻鬼魅。至今,門神也是寺廟中不可或缺的彩繪藝術,且種類繁多,還依寺廟主祀神祇的不同而不同。每年歲末新春,家家戶戶門上貼的門神,增添了許多吉祥和護衛的寓意,而成為非常特殊的一項人物造型藝術。
常見的門神組合有:
秦叔寶、尉遲恭(胡敬德) —秦叔寶為白面鳳眼執劍;尉遲恭為黑面環睛持鞭。
神荼、鬱壘、韋馱、伽藍 —神荼、鬱壘形貌威猛,都使用銊斧當作武器;韋馱為白面,手執金剛杵;伽藍則為黑面,手執銊斧。
四大天王 —又稱四大金剛,分別代表風(持劍的南方增長天王)、調(手抱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雨(持傘的北方多聞天王)、順(繞蛇的西方廣目天王)。
凡是門神,都是選孔武有力者,以提高嚇阻勢力,護祐門庭。但是,門神在民間已逐漸由驅邪的作用而演變為招財納福的期願。於是門神由嚴厲威武的武將再增加和藹可親的文官,據說,文官門神可增添家中文學氣息;其手中所持之物已由兵器變為象徵加冠晉祿、招財進寶的象徵器物。還有彩繪東方朔與麻姑,以祈求長壽安康的門神。
近年來,門神的設計更加多元化,有的以當年的生肖動物為主角,拿著充滿喜氣的「天官賜福」、「五路財神」、「招財進寶」、「百子百孫」等吉祥語,為闔家團員的春節更添幸福的感覺。
參考資料
http://www.aerc.nhctc.edu.tw:1080/4-0/temple/1-30.htm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