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寫作_金紙

 

 

 

俗語說:「有拜就有保佑!」,據說台灣每年燒掉的金銀紙高達數十億新台幣。早在魏晉時期中國便有了紙錢,燒紙錢是傳統中國宗教習俗中,與神靈之間維繫關係一個重要的儀式。

 

拜神祭祖是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習俗,國人崇拜神之至高無上,不同的神,得燒不同的金紙。現在就讓我們來探索金紙的奧秘吧!

 

(一)頂極金:是最高級的金紙,金箔上寫有紅色「叩答恩光」字樣。有九寸、尺一、尺二規格(南部稱二刈、三刈、四刈),金箔部分為四寸、七寸見方。這是祭拜玉皇上帝的金紙。

 

(二)太極金:印有三尊財子壽神像,又稱為大百金壽金,金箔上寫有「祈求平安」字樣。有九寸、尺一、尺二規格(南部稱二刈、三刈、四刈),金箔部分為四寸、七寸見方。用以祭拜玉皇上帝、三官大帝。

 

(三)天金:寫著天金並繪有書卷圖案,約五寸四方,金箔部分為一寸五分。用於祭拜玉皇上帝、三界公,平時可用於改運。

 

(四)尺金:寫著尺金並繪有花草圖案,約五寸四方,金箔為一寸五分。這是祭拜玉皇上帝的金紙,平時可用於改運。

 

(五)盆金:為一尺三見方,紙上釘滿針孔線樣。用以祭祀玉皇上帝、三界公與謝神時用。

 

(六)刈金:約四寸九分乘四寸兩分,分大箔、中箔。用以祭祀一般神明、祖先、地基主、與拜門口好兄弟等。

 

(七)壽金:約四寸九分乘四寸兩分,印有三尊財子壽神像,金箔上寫著「祈求平安」字樣。分大箔、小箔或大花、小花壽金。用以祭祀一般神明、祈求許願時。

 

(八)九金:常用的金紙,約四寸乘兩寸九分,上面或繪有橘色多角金星狀,或無此圖樣,但寫有福祿壽字樣,金紙兩旁印有九金。用於一般神明、犒將、拜門口、與拜祖先等。

 

(九)中金:尺寸為三乘四寸,金箔為九分見方。用於「謝外方」,與山水郊野有關的神明。

 

(十)四方金:北部約四寸乘兩寸九分,有大箔、小箔兩類,大箔為二寸四分,金箔部分為八分四方;小箔為二寸四方,金箔部分為四分四方。而南部的福金尺寸較大。用以祭祀福德正神、財寶神、諸神等。

拜拜時將祭品置寺廟神案前,獻茶水三杯。焚香禱神、斟酒,稍待後,再斟酒。有求於神祇者在擲茭、三分之二香後,舉金紙請示後焚燒。再三斟酒。擲茭問祭品用畢否。祀畢,收祭品。

 

國人都有祭祖慎宗追遠的觀念,並有燒金紙的習慣,在燒金紙時,儘量讓小孩與老年人遠離火爐,以測安全。

 

 

 

 

 

 

 

 

參考資料

http://www.kitde.com.tw/jane/

http://www.divine.com.tw/index-main.htm拜神金紙用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tpan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