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雕」就是在磚上雕出圖形或裝飾,由於受到材質的限制,多半以線條為主。台灣「磚雕」文化早年為傳統建築藝術中與木雕、石雕並列三雕之一,但
「磚雕」是一門比較獨立的特殊藝術,而台灣磚雕藝術從民國初年已漸漸失傳及被淡忘,只有在一些傳統建築中,如老街、寺廟、宅第、花園樓臺等,方能偶爾欣賞 到令人驚嘆的傳統「磚雕」之美。
一九五六年出生的台灣毫芒藝術雕刻專家陳逢顯先生,多年來鑽研、製作、薪傳「磚雕」工作,除了於毫藝雕刻館內傳授古老「磚雕」工作並經常展示「磚雕」精緻作品,更希望深具台灣文化氣息及人文特色的「磚雕」能有更多人熱烈參與。
「磚」文化最早於四百多年前自大陸引進台灣。荷蘭時代開始「燒磚」,對台灣的開發與建設有著源遠流長的貢獻,並且留下許多美麗的磚造建築。其演進過程更可說是台灣四百餘年來歷史文化的縮影與回憶,如台北縣林家花園、三峽老街與苗栗苑裡老宅第等等。
「磚雕」大致可分為建築藝術與裝置藝術的展現,也可作為實用器物或藝術品欣賞。目前,「磚雕」的技法包括『窯前雕』與『窯後雕』兩種,前者在未窯燒之生胚
上雕刻,因含有水份、較柔軟,容易雕刻,但燒製時容易變形,磚色不易掌握;後者在燒成之磚材上雕刻,因窯燒後的晶化作用,磚材硬且脆,雕刻過程較耗工、又 富挑戰性。而其造型更可分為陽雕、附雕、浮雕、鏤空雕與立體雕等。其取材可有彈性組合,可塑性及變化比之木材、石頭更高,或雕、或刻、或印,可輕易的展現
出令人驚豔的磚雕風貌。
一塊塊的紅磚,除了築牆造屋,還可以雕刻出任何你喜歡的圖紋,如荷花、蝴蝶、恐龍、企鵝..... 等,生胚類似陶土,雕刻時容易下刀,若不小心出錯,只要用水輕輕抹過就可補救。因此,磚雕是結合陶藝與木雕的優點,是一種入門容易又簡單的鄉土藝術體驗。
現在,就讓我們來一場『磚雕DIY』的活動,體驗這項古老的藝術吧!
首先要準備一些工具,如美工刀、攢子、梳子、螺絲起子、小剪刀、菜刀、或依需要自創工具等。然後依照以下方法操作:
【一】 以少許水將生胚整平。
【二】 造型設計、構圖勾勒。
【三】 依圖案雕刻,雕刻過程中以刷子將紅屑刷除,或加些水、加些土填補。
【四】 整修圖案;在作品背後刻上名字、年月日。
【五】 放置通風處陰乾,約需七到十四天。
【六】 如置入乾燥窯乾燥,則須先『排胚』,將完成品排列到台車上,再送入乾燥窯乾燥。
【七】 送入隧道窯窯燒,約需兩天,最後將成品去除粉屑即完成。
燒成的作品可做為花檯、或靜態展示,而親手雕成的磚雕作品,致贈親友,更具紀念意義喔!
台灣傳統古老建築之磚雕藝術是如此的獨特,民間組織或政府機構應給予保存與記錄,尤以磚雕藝術更應傳承、推廣與創新,也算是把地方及台灣推向更寬廣的世界;只因它最能代表台灣!
參考資料
http://www.ymsc.chc.edu.tw/web400/sup123/index.htm磚仔窯
台灣歷史建築百景http://www2.fjtc.edu.tw
尋幽訪古─紅磚護欄http://www.lungtan.gov.tw/newdata/boothstrred.htm
紅磚的家鄉─林口鄉http://vm.rdb.nthu.edu.tw/taiwan/37th/p13.html
http://design92-2.town-all.org.tw/view173/default.htm陳逢顯毫芒天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