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寫作_錫工藝

 

    錫工藝在台灣的發展已有三百年以上的歷史,無論宗教活動的祭祀器具或日常生活的器皿,以錫來製作,早期已廣泛使用。錫器製作,大多分佈在西海岸的港口舊都;昔日的北、中、南,都有「打錫街」的街道名稱,其中以鹿港的錫舖最為知名,錫工業曾經在此蓬勃一時,早年更有一條「打錫街」,供應著全台錫器用品。而日治時期,傳統工藝受到壓抑,錫業因而中落;台灣光復後,初期錫器成品價廉粗糙,生活中的器皿又被其他材質所取代,導致錫工藝未能恢復舊日光彩。如今,台灣的錫器製作只有鹿港、嘉義、台南等地的幾家錫舖還繼續製作營業而已。

 

    台灣的錫器最初是由閩粵輸入,其技法與器物型制皆沿襲閩粵風格;按其功能可分為三種:

【祭組用】公媽爐、蜘蛛爐。

【祭神用】龍燭台、天公爐、八卦香爐、雙囍燭台、滿天光、斗燈、六角燈台等。

【民間用品】錫酒壺、水壺、酒杯、茶壺、茶杯、茶罐、油燈台、各式粉盒、印盒、盤架等。

 

    陳萬能先生是鹿港錫工藝的代表性人物,承襲祖業已經第四代,目前和三個兒子一同製作錫器。店面所販賣的就是傳統錫器用具,如:龍燭、柑燈等。面對時代的進步,社會轉型帶來傳統工藝的式微,尋求新的創作題材、突破舊的觀念和技法,是錫工藝再生的不二法門。

 

    錫器製作的流程:

【取得原料錫】

台灣不產錫,目前是從馬來西亞的礦區進口;成份最佳是百分之99的純錫,也有百方之45、百分之55的錫鉛合金。

【熔錫】

將錫塊熔為液體,以便灌漿模鑄或壓製錫片。

【模鑄】

將液態錫倒入麝石模中,等待冷卻後取出作品。

【壓錫片】

以釉面甎將錫液壓製成錫片,一般要壓出理想厚度的錫片,決定於錫漿的溫度和施壓的力道,當然,也需要多年的功夫訓練喔!

【打樣裁剪】

設計作品的樣式,然後用剪刀剪出大致的輪廓。

【冷鍛】

以木槌或鐵槌敲出作品的外形,並加強作品的硬度。

【焊接組合】

利用錫液和助焊劑將不同的部份加以接合。焊接時,溫度的控制需要靠經驗,才不會過熱而傷到其它部份,或過冷而無法附著。

【銼修】

以銼刀將凹凸不平的表面加以修平。

【削光】

以鋼板條刮作品表面,除去氧化物和表面的髒汙,使純錫的光亮顯現出來。

【砂磨】

將砂紙由粗到細(號數由小到大),來修飾作品表面,使表面光滑。

【擦洗】

利用水、水砂紙和木賊草來擦洗作品,讓紋路更細膩。

【紋飾】

用雕刻刀刻紋路、或貼金箔、上油漆,將作品美化。

 

    錫器從前在禮器、生活器具的領域裡曾經有它風光的一面,現在因為時代的變遷而顯得沒落,嘗試純藝術的創作,才能將打錫的工夫提高到藝術創作的領域。

 

 

 

參考資料

【鹿港三百年】台北市:戶外生活雜誌社,尤增輝(1980)

【鹿港手工藝】彰化縣:鹿港文物維護及地方發展促進委員會,王建柱(1982)

【鹿港鎮志-經濟篇】彰化縣:鹿港鎮公所,王良行(1998)

【鹿港百工圖】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張玲玲(1989)

【鹿港-台灣深度旅遊手冊7】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莊展鵬(1992)

【手底乾坤-臺灣的傳統民間工藝】台中市:臺灣省政府新聞處,陳正之(199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tpan888 的頭像
    catpan888

    HAPPY GARDEN

    catpan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