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大百科寫作_交趾陶

 

台灣比較古老的廟宇中,除了木雕、石雕之外,通常在山川門內、外的水車堵上、廟門左右兩處的龍虎堵、正殿內的照壁堵、屋頂上的脊堵、墀頭和側面的山牆、鳥踏等處,會塑立著許多色澤鮮艷、美麗,造形傳神、獨特的陶藝作品,那就是『交趾陶』。

 

交趾陶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日本人稱它為『交趾燒』,『交趾』是古代的地名,位於現在中南半島的位置,當時日本人以為它是產自中國的嶺南地區,於是就用『交趾燒』來稱呼;另外也有人稱它為『嘉義燒』,因為嘉義是台灣交趾陶的主要發源地,享有『交趾陶的故鄉』的美稱;台灣民間又稱為『交趾』、『交趾尪仔』、『交趾仔』、『細仙尪仔』、『廟尪仔』、『淋溏仔』、『淋溏花仔』、『淋溏尪仔』,而『尪仔』在閩南語正是『人物』的意思。交趾陶早期大部份應用在台灣寺廟建築裝飾,而現在漸漸成為一般民間收藏的藝術品。

 

交趾陶起源於明末清初,直到清代道光以後,泉州、潮州的交趾陶匠師才紛紛來台灣發展,並且授徒薪傳,其中最有名的第一位本地的交趾陶匠師就是葉王。因為葉王的作品震驚世界,因此後世尊稱他為台灣交趾陶之父。

 

交趾陶的釉彩豐富亮麗,使用的釉藥可分為寶石釉和水彩釉二種,清朝的時候大多使用寶石釉,到了日治時期,師傅們也漸漸地使用由日本的水彩釉來燒製交趾陶了。使用不同的配方,可以調出不同的釉色,常用的有古黃、明黃、深綠、翠綠、海碧、寶藍、紅豆紫、深紅、黑色、透明(即為白色)等十種基本母色,每種釉色還可以調出濃淡深淺的變化。而葉王交趾陶的釉色神奇之處,就是他研發的胭脂紅和翡翠綠相當具有美感,目前台南學甲的慈濟宮和佳里的震興宮,還保存著他的作品。

 

交趾陶的製作過程如下:

【一】  用白土、金門土、木節土等混合,

【二】  用雙手及竹篦將陶土片貼合、修飾,

【三】  先經一千至一千百度的高溫索燒,

【四】  再以粉釉細土著色,使其絢麗;

【五】  再經八百至九百度窯燒;

由於陶土塑性好、收縮大,高溫不易裂,因此製作不易,其塑造題材則以花鳥、人物、走獸為主。廟宇的交趾陶作品,大部分的題材都是屬於歷史人物的故事,或是民間傳聞故事等,增加廟宇的藝術內涵與歷史傳承的功能。

 

交趾陶在台灣廟宇藝術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通常一間廟宇中所需要的交趾陶作品為數可觀,但好的匠師又少,因此不少的廟宇大部份都用剪黏來取代交趾燒,使得台灣的廟宇屋頂上、屋簷下、廟裡的牆壁上佈滿了各式各樣花花綠綠的剪黏造形,由於這些顯目耀眼的裝飾,使廟宇增添無比的光彩與熱鬧的氣氛。

 

 

 

 

參考資料:

【學甲慈濟宮】黃文博、涂順從,學甲慈濟宮,民85。

【以手築夢的老匠師】台灣交趾藝術文教基金會,民90。

【台灣傳統絕技-交趾陶】鶯歌陶瓷博物館,台北縣鶯歌鎮,民91。

【彩塑人間-台灣交趾藝術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市,民88。

【印象交趾陶-林洸沂作品集】嘉義縣文化局,嘉義縣朴子市,民89。

【彩塑風華-台灣交趾藝術展】簡榮聰、鄭昭儀,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印行,民90。

【台灣交趾陶—台灣陶塑人物展導覽手冊】陳秀珠編撰,台北縣鶯歌鎮: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民91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tpan888 的頭像
    catpan888

    HAPPY GARDEN

    catpan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