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寫作_原住民金屬工藝

 

原住民包括許多不同族群,大部分擅長木器、竹器或陶藝的製作;而金屬工藝表現比較傑出的是排灣族,因此,就讓我們來探究排灣族人的金屬工藝吧!

 

排灣族除了山居的特徵以外, 最令外人著迷的是那亮麗的黑底配以黃色圖案的衣服、琉璃珠以及各式各樣呈現在雕刻與珠繡中的各種圖案。而金屬的使用較多樣化,排灣人視為傳家寶的青銅刀柄,極具特色。

 

【農耕工具】古時的農耕工具僅用簡單的鐵器,如砍伐樹木用的鋸子、彎刀、直刀等;挖掘泥土及小石塊的鐵鏟、手鋤、鐵耙等。

 

【炊事用具】早期居住的房屋非常狹窄,爐灶擺設在牆壁的一角,炊事用具包括鐵鍋、木匙、木勺、蒸籠等。所有炊事用具都掛在爐灶旁的石牆和木柱上,或放置於鐵架上。

 

【裝身藝術】使用鐵製繡針,在黑布上以「十字繡」繡出橙、黃、綠三色的菱形花紋、皆段紋、三角紋、扣花葉紋等。主要裝身的材料有貝珠、貝片、琉璃珠、豬牙、獸皮、獸尾,此外身上有銀、銅手飾、錢幣、鈕扣、竹管等材料。肩飾是在黑色棉布上綴上銀幣、瑪瑙、琉璃珠、銅鈴等。

 

【居屋與附屬建物】鍛鐵的小屋多用柱子而沒有牆壁,屋頂也較高,主要是為了通風良好。在鍛鐵的小屋內側有放置木炭用的「灶」,並有一條管子接到風箱,以便於風箱送風到火灶,導燃熊熊的烈火來燒紅鐵器,再用大鐵鎚敲打,鑄造農耕用具、日常用具、編織刺繡用具、狩獵用具等。

 

【狩獵與武器】原住民民族的武器有配刀、長槍、弓箭,防禦的武器有盾牌、火鎗。武器的附屬品有警鈴、火藥筒等。

 

(一)  配刀

配刀的刀刃細長、刀背略向後彎,長度大約二十到六十公分,寬度大約四到五公分左右。男人外出時都帶配刀,可防禦野獸和敵人,也可以砍柴、伐木。在刀柄和刀鞘上常雕刻人像或蛇的圖紋,或嵌上銅片。刀柄上刻紋較粗糙,以便使用時不會滑脫。刀鞘大都染上紅色或紅、黑兩色相間的色彩,顯得古樸又美觀。有些配刀的刀柄(中空)連著刀片,是為了要與敵人或野獸格鬥時,可將刀柄套上長木棍,加長本身安全距離來攻擊對方。

 

(二) 

槍枝是在槍桿上安裝槍鏃而成。這種長槍可分為「固定鏃」和「活動鏃」兩種。槍身為木製,長度大約一公尺半到兩公尺左右。固定鏃是在「鏃」的下端開洞成中空,套固在槍的一端。而活動鏃有倒鉤,「鏃」刺入獸體以後,野獸掙扎狂奔,鏃與槍脫離,「鏃」上的繩帶.就成為逃脫的障礙而被絆倒。槍鏃的形式很多,用來鏢獵山豬的大多是舌狀較多。

 

 

 

 

參考資料

【金屬材料】呂璞石、黃政賢,文經圖書有限公司,1986。

【工藝美學】柳宗悅,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

【台灣的工藝】張志遠,遠足文化,2004。

【現代工藝概論】張長傑,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1。

【常用有色金屬】余益強,華聯出版社,1982。

【台灣民間藝術】席德進,雄獅,1974。

【台灣族群藝術】台灣美術,王嵩山,1993。

【傳統工藝在台灣】莊伯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鄉土的民族藝術】曾永義,文建會,1988。

【台灣土著文化藝術】劉其偉,雄師圖書公司 ,1992。

【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李亦園,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tpan888 的頭像
    catpan888

    HAPPY GARDEN

    catpan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