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寫作_壁畫作

 

傳統建築以壁畫裝飾宮殿、居室,或祭祀場所,在中國起源甚早;屬於五千年前的遼西紅山文化牛河梁女神廟中,就曾發現壁畫殘塊。壁畫是先民在建築物上敷上色彩,並對建材塗上油漆,作為防潮、 防腐的功用。但隨著工藝的進步,色彩種類日益增加,金碧輝煌的寺廟彩繪幾乎處處可見。

 

大部份的壁畫,是畫在未乾的石灰壁上,稱為『濕壁畫』。由於色彩或水墨是在石灰未乾時加上去的;因此,隨著石灰變乾的過程中,色彩、水墨被吸收進去,顏色不易褪去,畫作容易保養。一幅巨大的壁畫,製作過程中惟恐石灰變乾,往往是工人一邊塗灰,畫師一邊作畫,工作時間壓力大;作品畫面的比例與構圖的掌握,絕非一件容易的事。

 

寺廟內壁堵,或廟門龍堵、虎堵上,多以壁畫裝飾;是畫師在門神之外,展現功夫的重要空間。表現的題材,常見如下:

【忠孝節義】如:「花木蘭代父從軍」、「關雲長刮骨療毒」、「精忠報國」、「刑軻刺秦王」、「蘇武牧羊」等。

【聖賢傳說】如:「三顧芧廬」、「成湯聘伊尹」、「曹沖稱象」、「大舜聘禹」、「淵明採菊」、「虎溪三笑」等。

【釋道說法】如:「觀古井得神符」、「怒海救親」、「神燈救漁民」、「伏魔賜號」,「聖母助水圖」、「守南天門」,「沐薰雙手奉金蓮/擅氣馨香上九天/為度眾生成玉果/頻將佛法廣傳寶」等。

【民間故事】如:「李白答番書」、「哪叱大鬧東海」、「觀世音收紅孩兒」、「楊戩收七怪」、「朱仙鎮八鎚大戰陸文龍」、「鍾馗迎妹回娘家」等。

【詩詞祥瑞】:如:「百壽圖」、「大極圖」、「五福祥集」、「天官賜福」、「深山秋色」、「深山訪友」、「招財進寶」、「壽星拱照」、「花開富貴」,「農曆正月/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等。

這些內容大多取材自『封神演義』以及民間傳說等等,其目的不外在教忠教孝與說法論述;對民俗文化的提昇,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台灣的壁畫製作趨於簡便;寺廟較早期的壁畫,亦以水墨居多,即使上彩,顏色也不太繁複;至於像畫師潘麗水為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正殿迴廊所作的多彩巨幅壁畫,在廟宇彩繪倒是較為少見。不過這情形,目前正在改變當中,一些混合西畫技巧的壁畫畫法,也逐漸可見。

 

 

 

資料出處:

李奕興【台灣傳統彩繪】 藝術家出版社 1995

馬瑞田【中國古建築彩繪】 台北:文物出版社 1996

李祖定【中國傳統吉祥圖案】 台南:大孚書局 1995

吳鎮聲【中國建築裝飾藝術】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7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tpan888 的頭像
    catpan888

    HAPPY GARDEN

    catpan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