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大百科寫作_造紙

 

 

紙,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用品。無論各種色彩、各種厚度、各種款式的紙張,甚至於繪畫、書法、書刊、報紙、包裝、生活用紙、紙板…等,應有盡有,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中國歷代都有代表其技術精熟的紙品,如唐代的五里紙、六合箋、薛濤箋;五代的澄心堂紙、十色箋;宋代的布頭箋、廣都雙流紙、宣紙、金栗山藏經紙;元代的柬紙;明清的玉和紙、連史紙等。在台灣,原住民製造出「樹皮布」來記錄事情。荷蘭人在西元一六二四年佔據台灣時,為了把基督教傳入台灣,於是印製了許多傳教的書籍,而把歐洲的手工紙傳進了台灣。當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在台灣發展反清復明的事業時,帶動了台灣和大陸人民的接觸,同時也帶來了大陸的製紙文化和技術,於是一八七一年在南投、埔里一帶,已有人開始製造手工的竹紙;這也是台灣造紙的開始。到了日據時代,日本人在嘉義的白河,開始以簡單的機械造紙,並從日本引進了造紙技術;日式的手工紙及機器紙也在這時候傳入了台灣,使得台灣的造紙技術越來越成熟。台灣光復之後,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強盛,紙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廣泛,需求量也不斷的增加;造紙的技術也越來越精良。

 

直到現在,造紙的方法仍和古時候差不多,只是製造過程大都改由機器代替了,原料也更加多元化,除了木材之外,竹子、麻布、稻草及製糖剩下的蔗渣和用過的紙張,只要是有纖維的東西都可用來造紙。現在,就讓我們從手工抄紙的實際製作過程中,看看紙張是怎麼誕生的。

 

【一】首先將樹皮浸泡在水中,經過一段時間泡軟之後,再放到鍋中蒸煮,除去雜質,留下造紙所需要的纖維原料。樹皮在經過蒸煮和清洗之後,還要用漂白水加以漂白,如此一來,做出來的紙才會乾淨、潔白。

【二】樹皮經打漿機打勻、攪拌後形成造紙用的紙漿。接著,把紙漿加水,調成適當的濃度。

【三】抄紙師傅再用竹篩子撈出適量的紙漿,將竹篩子左右搖晃,如此,紙的厚度才會平均,搖的力量還要剛好,這樣『搖』出來的紙才會又平又薄,而且每一個部位都很均勻,不會有些地方厚、有些地方薄。

【四】將抄好的紙張慢慢加壓,把水份壓出來。

【五】接著,放到烘乾機的鐵板上,一邊烘一邊刷,這樣烘出來的紙才不皺皺的。

【六】經由挑選、整理及用裁紙機切邊之後,造紙的過程才算大功告成。

 

埔里因為有高山屏障、有好水不絕、有終年陽光普照的天氣,而成為台灣手工紙的發源地。建於一九六五年的廣興紙寮,因為社會變遷,面臨轉型的危機。於是推廣紙業觀光計畫,專營手工紙的製造以供遊客參觀。大家可以在這裡了解紙的製造過程,也可以在這裡親手體驗造紙的樂趣呢!

 

資料出處:

紙類知多少http://www.yfy.com.tw/paper/default.htm

http://www.ntl.gov.tw/Publish_List.asp?CatID=11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tpan888 的頭像
    catpan888

    HAPPY GARDEN

    catpan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