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寫作_家具彩繪

 

台灣傳統家具繼承唐山大陸明、清兩代所累積的歷史文化藝術傳統以及日治以後日本內地與西化的技藝,使得台灣傳統家具的裝飾工藝呈現多采多姿之風貌。

 

傳統家具的裝飾技法有雕刻、繪畫、鑲崁、貼花、拼圖、起線、按金、車枳仔與金屬飾件等。而其中以毛筆蘸沾色料繪圖於家具上的技藝,其技法可分為「墨繪」、「彩繪」、「漆繪」三種。

 

【墨繪】墨繪為台灣特有的裝飾技術,在家具木材鉋光之後,尚未上漆前,以毛筆沾墨其接繪於素板之上,墨直接透入木板,待墨乾。墨乾之後,再上乾漆(透明漆),遂使墨繪烏黑明亮,更保護其不受灰塵污染。是一種運用淺色的木材,加上黑色的墨線,所造成對比視覺效果的「水墨線繪」技術。台灣的墨繪家具的裝飾作法,有的僅以簡單的幾何線條繪出,如回紋、拐子、卷草……等裝飾圖案;而有的則是在家具的主要面板處,繪製精美的花鳥、人物、山水……等題材的吉祥畫作。

 

【彩繪】家具的彩繪,是指在家具的木板堵上,或玻璃窗堵上所作的彩色繪畫裝飾。可分為「板堵彩繪」與「玻璃彩繪」。「板堵彩繪」,就是在家具的板堵上彫花,並加以裝飾彩繪;「玻璃彩繪」是一種利用玻璃的透明性與隔塵性、避污性、防水性之特質,所發生的保護作用,以顏料反繪於玻璃背面。施作時先勾繪線條,再依序填彩,最後將背景色彩平刷覆蓋,使得家具呈現清新秀雅之感。

 

【漆繪】則有三種施作方式:

(一) 塗裝:最常見的方法即「髹漆」,一般稱為「上漆」、「搽漆」。上漆後的家具美觀耐久,不易發黴腐朽,甚至可以隱蔽木材的缺點與具有絕緣的作用。傳統家具著重以漆塗裝,尤其是生漆、廣漆、退光漆、紅貴漆、明漆、朱漆和金地漆等,廣受喜愛。漆飾宜薄不宜厚;因此,上選材料所製的家具,經過「五度漆」或「七度漆」之後,並隱約可見原木料的紋理。

 

(二)雕漆:在木製家具表面,裱底後重複上色漆,塗積到一定厚度後,以銳利尖刀針刻,因此稱為「雕漆」。雕漆的顏色以紅為主,稱為「剔紅」,其他還有「剔黑」、「剔綠」;如果層漆有多彩塗積而成,再施以深淺不同的雕痕,則會出現不同色彩,稱為「剔彩」。

 

(三)填彩:也就是填彩漆;在漆好的家具上,剔刻文字或花紋,然後用不同顏色的彩漆,填進刻痕之中,等待乾透以後,磨去皺紋,再以熟透明漆罩上,揩光即完成。填彩可以單色、多色或灑金,但今日多以西洋磁漆代之。

 

隨著時代改變,現代家具日新月異,許多老舊家具被丟棄。在提倡惜物觀念下,宜蘭縣文化局請老匠師清理、修補、上漆、安裝五金,回復家具舊容貌;並舉辦「生活容器—舊時家具修護展示」,希望透過舊家具的修復展示,喚起民眾兒時的回憶,並珍惜家中的舊家具。宜蘭縣文化局也歡迎民眾捐贈舊家具,整修後,將其提供蘭陽博物館分類典藏;同時也透過舊家具的調查、研究及收集,搶救老舊家具及保存匠師的技藝。

 

 

 

 

資料出處:

【台灣傳統家具】簡榮聰 撰著,陳盛增 主編, 桃園縣文物協會,2000

《台灣傳統家具》http://www.wfdn.com.tw/9403/050317/01-08/031704-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tpan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